墨非墨:李振明創作集

190 用“生態水墨”來詮釋李振明近些年的創作,其中既有題材的引 導,也有媒材的呈現,二者相對直觀。如果靜下心來,將畫家的作品從 頭看過一遍,就能知悉其意趣所在。作者常以系列的方式展示階段性的 生態關注,如《水鳥保護區》、《生態多寶格》、《岩壁紀事》等等, 從題簽即可看出畫家的海島生態情結。畫上的物象,都能勾起觀潮、拾 貝、垂釣、摸蟹等種種的經驗。用水墨語言表現生態物象,看起來仍是 個傳統的命題,不過,若憑傳統水墨的審美經驗,自是不易明了振明生 態水墨的究竟。畫家畢竟是在現代都市文明的腳步下來觀照自然生態, 語境不同,人文訴求不同,畫的要義自然也大不相同。 以我的理解,振明生態水墨的著力點之一是在破題。所謂破題,是 指畫的主旨命意。畫家選擇海島生態入畫不全在興趣,更多的是出於對 人類生存環境的關懷與擔憂,看似有些“杞人憂天”,其實不然,今天 的地球生態的確在變壞,譬如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大氣污染,地 震,洪水,鼠災,物種瀕危 ⋯⋯ 只要用心觀察瞭解,危機重重,人類 又如輪迴到“天柱折,地維絕”的女媧時代,自然向地球人亮起了一道 道黃牌,我們生存的空間已是楚歌四面。對生態的憂慮讓人類不得不冷 靜下來,以批判的眼光審視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人慾和物態,反省人 類自己的行為。哲學家哈貝馬斯曾質疑,今天的科技有必要這麼發達 嗎?環保主義者在世界各地一次次地極端抗爭,矛頭指向的也都是人類 自身的敗壞,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呼喚“綠色”,現在憂天的該輪 到地球人了。 自然,振明的“憂天”是因寶島生態而起的關懷,他生於斯,長於 斯,畫它的生態變遷,畫花鳥蟲魚的活態生命,選材都繫於一份親情 上。看他的《賞鳥手記》和《水鳥保護區》,看他的《漬岩遺跡》和《 對語》,看他的《黃昏故鄉》和《台灣高密度地帶》,有獨幅的,也有 系列的;有實錄的,也有憂患批評的,無不飽含有對故土家園的一份眷 念,寄寓其中的還有用以醒世的一片苦心。 本於這樣的命意,花鳥蟲魚被記錄下來,被畫得生動悅目,其主旨 並不在“賞”,而是落在“省”字上,載著喚醒良知的份量。這是破題 的要義,所以振明的畫需要去讀,不是通常賞畫的那份輕鬆。 與破題相扣合照應的是破格。破題主立意,破格主表現。古人云: 凡畫皆本於立意,而歸於用筆。生態水墨,其立意在生態,表現在筆 墨,故破格更見功力和稟賦。立意於“賞”的傳統花鳥蟲魚,有既定的 章法程式為依據,在筆墨韻致上見高下。以“省”為主旨的生態水墨, 本不限於畫科門類,筆墨形態也需在傳統之外另謀出路,不拘於成法, 方能載得起“省”得份量。 自在之淨土─讀李振明的生態水墨 羅世平 (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原研究生部主任) 振明所謀破格之法,多借它山之石。 取法之一,導入現代設計理念。他的構圖,以簡潔平穩為特色,取 勢對稱,可見分判明確的結構。線與面,墨與色,一一作過仔細地推 敲,理性地放置在預成的結構中,呈現井然的秩序感。 取法之二,後結構主義的圖式法則。這是為滿足主題的需要而選擇 的圖本格式,畫中常有細節和個別物象的嵌入,好像擾亂的地層,截開 了讓人看。不同時空下的生物體同時現於眼前,各自講述自己的故事, 文本組織可以毫無邏輯,但話語主題卻又是同一個。與此相匹配,畫中 的個體物象可以超級寫實,而整體環境則盡是虛幻。如此形成的奇異 感,彷彿行走在夢中,個體物態的聲音清晰而響亮,看過一定記憶深 刻。 取法之三,符號隱喻。畫家借此宣示主旨,表明心跡,是畫眼所 在。近期的作品,常見佛或菩薩浮空示現,法眼所到,山川花草,動物 植物皆有動向,因而畫面結構,明暗分佈皆能統屬。用佛像提起畫眼, 妙在貼切親近,有中國千年的大眾信仰為基礎,是極東方的符號。如果 觀者對佛經略有誦持,也許更容易與畫家互動,瞭解畫家攝入法像的思 緒。當初佛陀將慈悲清明的佛國淨土示現於人,其中即有尊重個體生 命,眾緣和諧共生的意志,寄望地球也成一方淨土,這是可以從畫面直 觀獲得的一層含意。在振明的用意中,或許另有一個話頭,那是直指人 心的。按禪宗的理念,我心即佛。尋找淨土,淨土即在人心,人心淨, 行為即文明,生態即和諧,環境即清明,這就是即心即佛的道理。作如 是觀,生態水墨更有淨化人心,喚醒良知的輔助力。 值得贊許的是,振明的破格仍不失水墨的本相。儘管為了空間層 次,為了結構關係,在水墨筆法之外,加入了拓印、積染、背畫等多種 肌理手段,隨性的淋漓酣暢受到一定的約束,“寫”的韻致有所減弱, 但創獲猶多,如物象的形質表現充分,空間感增強,墨色厚積而有層 次,圖式的自體提示變得直接,如此種種,都緊扣著信息時代的脈搏, 絲毫不減水墨的文脈氣象。所不同處,傳統水墨著力在筆墨心象上,振 明的水墨則用心在生態圖式上。 生態水墨是一個太值得投入的命題,振明出手先做了,用水墨本相 表達了一份人文關懷,在東方式的語境下,他所賦予生態圖式的自省力 是警世的,是召喚的,是明心見性的。持續在畫外總有一個聲音:人心 自在,淨土自在。(2008、11、4)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