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非墨:李振明創作集
192 在很早的創作階段,李振明就開始反思水墨的時代意義不同於傳 統,決心以現代人的角度表現水墨的當代可能性變異。他從生活體驗出 發,微觀自然的點點滴滴,重新安置畫面格局與圖文秩序。因為掙脫了 傳統象徵與筆墨之包袱,乃更能適性地、安然地從個人品味出發,開創 出嶄新的視覺格局,「慢活地」書寫了現代水墨的人文篇章,以現代文 人觀點再詮釋了「萬物靜觀皆自得」的意涵,詩意與創意俱足,同時開 展水墨的可能性與視覺震撼。 1983年師大三十三屆美術系展,各類得獎名單中,李振明獲得設 計組第二名。隔年,他則是以現代水墨獲第九屆雄獅美術新人獎,引起 藝文界大大的注意,在鄉土主義文化運動如火如荼進行的年代,可說是 躬逢其盛,別出心裁。當時候的報導顯示這位青年藝術家對水墨創作已 有「貳心」,不再遵循傳統路線: 李振明有鑑於今日國畫千篇一律的畫面與表現法,使國畫作品 流於形式而非創作,於是嘗試著以另一種表現法來取代國畫描 寫景致的一貫方法。 (民生報,1984/5/1) 所謂「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孫過庭《書譜》),這 個出發點至關重要,因為日後他的創作,以水墨之精神為表現核心,再 借用水彩及設計的現代感搭配出新穎又不失人文韻味的現代水墨-一如 他自己所剖析的「一種理性簡潔的構圖,感性沈思的內涵」,誠哉斯 言。在他的創作自述中, 1 幾個關鍵概念已清楚表白這一條迥異於傳統 但又和傳統極為平行而特殊的理路:生活體悟與自然觀察融入創作、創 新構圖表達現代視覺思維、以新技法再詮釋傳統……當時的評審黃才郎 的評論頗為精準地掌握了前述的觀察:「 蓄意以編排的方式與結合之形 態,表達河流之動向及人文之變遷,是很可愛的一種創意。 」「可愛」 的用字在藝評極為罕見,指出李振明個人創作風格的取向。但是,他自 己強調不是背離傳統,而是以藝術家的感受先行,讓創作者成為藝術的 主體而不是世守勿替的觀念主宰。在學時,他對傳統水墨的疑惑由王秀 雄老師解開;王教授從學理上印證藝術的時代性是藝術創作主要動因, 反過來說,創作的動機來自時代因素是再也自然不過的事。這讓他在這 一條孤獨的路上有了更堅定的信心,他認為創作的存在理由是:「 我覺 得它必須存在,所以它才存在,而非因為它已存在,所以我來肯定它的 存在而已。 」藝術,是先有創作者才有創作,不是為了藝術而創作,是 現代水墨「格局」的經營者─閱讀李振明的創作 廖新田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1 李振明,1985,〈甯癡水墨另探墨妙重濡筆〉,《雄獅美術》175:133-134。 為了人和生存之道而創作。英國藝術史學家龔布里屈(E.H.Gombrich)在 他的巨著《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說:「 真的沒有藝術這回事 ,只有藝術家,藝術作品不是一些神秘活動的結果,而是為了人類的人 造物。 」能在創作起步階段就有這種叛逆的豪氣與反思的勇氣,實在是 讓人刮目相看。但是,在他思索創作新道路的同時也看得出一些焦慮( 或者是說「台灣戰後現代水墨創作者的集體焦慮」):現代水墨能不能 為傳統所接受?如何銜接與斷裂?其實,回頭審視傳統「規矩」,如六 法,也非嚴格到絲毫不可更動,各朝各代仍有詮釋空間。逐一檢視,氣 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摹寫這六法 ,仍然可以在李振明的作品中找到蛛絲馬跡,而且是更具現代感與個 人語彙的營造: 他的作品中的留白、渲染、氣質品味,哪裡沒有氣韻生動的表現? 作品中物象的描繪,線條輪廓的運用,哪裡沒有骨法用筆的運用? 植物、禽鳥、佛像等等歷歷如繪,哪裡沒有應物象形的實踐? 恰切敷彩,讓形象更具神氣,哪裡沒有隨類賦彩的要求? 他最擅長以佈局開展新的視覺傳達(如緊鬆寬窄的對照),哪裡沒有 經營位置的能力? 傳移摹寫主要觸及描寫真實,他的作品並非抽象,立可辨識,哪裡 沒有? 其實,從戰後台灣水墨發展的軌跡來看,水墨改革與創新是台灣的 DNA,根深蒂固。1960年代正統國畫論爭,爭的不只是正不正統、有 沒有傳承傳統,也爭新式水墨的正當性。當新派水墨獲得認可之後,由 國立歷史博物館選送出展,表面上是開明的舉措,其實另外一個促成的 力量是外國藝術生態環境的期待與壓力(我曾經在史博舊檔案中親眼見 證過某法國美術館對當時台灣新派水墨藝術家有高度興趣,因而要求史 博更換畫作的文件)。簡言之,整個時代的藝術趨勢促使傳統水墨必須 進行進化、變革。1980年代的台灣,已經經過了正統國畫論爭、現代 詩論爭、文化政治鬥爭、西方現代藝術的衝擊、鄉土主義等等的洗禮, 李振明的創作方向正是走在這條新水墨的大道上昂首闊步,毫無違和之 感。他並不孤單,這條現代水墨的路上還有許多同行者,以不同的方式 來演繹,以回應在地社會的變遷、國際潮流,總的構成台灣現代水墨的 大風潮,形成台灣水墨特有的現代風格。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