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非墨:李振明創作集

196 一、水墨的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文人與藝術必定有其思想,無論東方、西方都無法抽離精神主體。 中國哲學思想注重人生哲學,探究的是自然的、宇宙的人生觀,而文化 藝術的發展又與地環環境有絕大關係而形成迥殊的民族性格與風采。中 國文化和藝術生命最犀利之處,是文人嚮往的「道」─天、道、聖,中 國人一直在追求宇宙人生的終極目標,中國畫家藉用水墨這特有的素材 來詮釋表達如此理念。中國水墨畫的藝術創造與消化的泉源來自「自性 了悟」,從主客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中,欲提昇出對大自然生機神采 的體會,都須經由「悟」再通過「化」。而老莊思想觀念也普遍潛存在 畫家心中,如「大巧若拙」「過功損韻」,對於形勿須太矯飾而著重於 精神方面的表現,於筆墨間追求一種物象外的「畫外」精神,以及「超 乎象外,得乎寰中」的傳神境界,所以中國水墨的尚墨精神是與中國文 化的哲學有關連,抑或工具使用方便使然。總之,宇宙繽紛萬色歸宗返 原於黑白兩色間的明度比較層次,來表現宇宙大地萬象不易其理,這種 道的「轉化」呈現了水墨畫淡泊雅趣的藝術,而歷來雅格藝術星基本品 質,是畫家文化修養和藝術趣味的歸皈。 中國的水墨畫兩個不可分離的元素,就是筆墨和空間,筆就是筆 法、筆觸,並不是工具上的名稱、筆觸是記錄畫家完成作品心理的過 程,它代表情緒、涵養、功力造詣各方面的統現,墨指的是調子氣質, 追求色質色相的豐富、變化。由於中國水墨畫注重筆墨的觀會以及哲學 底層也間接影響到空間的超越時空性、移情感懷,而也可以從一個較客 觀的角色提昇到非常主觀的焦點,也可以藉想像空間延伸出一個無限大 的量向給予視界的張力,勢的外張與韻的內斂。畫家可以完全自我解 放,從心所欲、率性而為,重視天趣、或神閒氣定沒有什麼法則可尋, 任憑個人主觀而驅馳,「畫不止於其所畫」,這種創作態度正包容著藝 術創作精神,自由聯想、遷想妙得的思想模式符合了現代甚或後現代主 義的創作實踐、不必心存執著而順手拈來,然而千年來的墨守、江河淤 塞、活潑的創造力生命感幾成枯竭狀態。 看李振明的現代水墨畫─思考實證人文與環境的生態表現 洪根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 現代水墨與傳統水墨不是對立而是相對的,文化本身的特質,累 積、普遍與變異,在基礎上歷代傳承是文化遺產,但因各個社會環境、 生物基礎不同,其文化遺產在反映社會生活方式及人類關係上自然有差 異,在文化發展上新的文化才足以適應的生活方式。現代水墨畫的發展 在台灣,經早期代表一種運動、一種覺醒和反抗對立,經過中期的自我 期許與傳統並存,或是個性解放與舊制度改革的要求,西歐新藝術風氣 的學習,到了後期藝術思想在廣度、深度、對人生認知有極大的反省空 間及展望,落實到作品的探討與實踐,使得現代水墨畫拓出民族意識覺 醒,加上政治開放西歐藝術資訊多元普遍激盪,台灣現代水墨的探究, 無論在筆墨形式、意念、材質上都有著驚奇的發展,尤其是本土觀念的 闡揚更是台灣現代水墨畫生根台灣的希望。在近幾十年的現代水墨創作 中,不少「精英」、「才人」輩出各領風騷,無論在氣質、風格、形 式、圖像上都令人驚喜,而李振明透過傳統水墨的洗鍊,意氣風發於現 代水墨舞台生態,展現其旺盛的創作生命力為不可多得的畫家之一。 二、符號的建立與圖像錯置的空間 中國繪畫關切社會機能比較少,表現人性與人道主義比較少,關心 的大抵是個人福祉、賞心悅目、空靈的境界較多,散發個人對物對人對 事的看法較為含蓄或避而不談是屬於象徵主義,傳統水墨的「天人合 一」境界指向人與自然和諧的理想,人與環境互動的親和性,而圓柔含 蓄概括的表達正是中國文人內斂潛藏的美德表徵。生長在台灣的現代水 墨畫家,在海洋文化培育與薰陶下,在自由體制開放形態中發展出來的 繪畫必得觀照周遭生活、社會體制,做一種理性適切的表達,這是台灣 現代水墨在發展上無法忽略的,尤其在後現代工業之後人文與環境自然 的互動所造成的衝突、無奈、漠然更成為當下當代藝術表現的一種特 質,也唯有關切我們生活環境和體制,才能顯露出水墨中的當代社會性 格與精神,那些露水鴛鴦、搔不著癢處的水墨畫並不足以砌成台灣現代 代水墨畫的城堡。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