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非墨:李振明創作集

213 當代水墨傳奇─李振明的花、鳥、蟲、魚 謝東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 宋人畫花鳥,當代人也畫花鳥;宋人與當代人畫的其實是同樣的花 與鳥。但是,現代人筆下的花鳥卻有不一樣的意涵;現在,畫花鳥的目 的可能不再只是為了娛情養性,而可以是提醒世人生態的重要。李振明 近年來的花鳥畫,畫的可能都是宋人畫過的那些花與鳥的後代,但是它 們卻是極度現代,也極度台灣的。它們之所以是極度現代的,因為他的 畫風和創作態度的確一反過去的方式;說是極度台灣的,因為他的題材 與創作動機都來自台灣這塊土地。 主題 李振明的近作中也畫其他的題材,如風景與人物,但他畫的「花鳥 蟲魚」最值得世人注意。受過學院嚴苛訓練的李振明,早期免不了也跟 著大家畫假山假水式的文人山水畫,後來卻放棄文人畫這個沿襲已久的 傳統。70年代台灣美術流行鄉土寫實,李振明就在這時期把他的水墨創 作路線轉向精密寫實,並從古老的五代、北宋寫生傳統找到啟示,五代 花鳥畫家黃荃《寫生珍禽圖》,徐熙的花鳥畫成了李振明的參考對象。 花鳥畫早在北宋便是畫院的主要題材,元朝成立,畫院被廢,花鳥畫也 跟著式微。它的再度復甦卻是在八百多年後的台灣,歷史真的有時十分 難以預測。李振明不但畫花、鳥,蟲、魚也是他極拿手的題材,他的 「花鳥蟲魚」或傳統式水墨風景都有明顯的醒世意涵;亦即,提醒世人 生態環境維護的重要。 題材 李振明的近作大致上有幾個反覆採用的題材,包括花卉、禽鳥、爬 蟲、魚類、風景、人物,其中又以鳥、魚兩種題材使用最頻繁,幾乎已 成為李振明繪畫藝術的註冊商標。近作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以禽鳥為 主題的有《水鳥保護區之一》,描繪水鳥在沼澤地覓食的光景。《暗光 鳥》,寫棲息河邊的夜鹭。《雁對無語》,水鴨與夜色的搭配頗為簡潔 出色。《峽光》,描繪棲息山谷狹縫中的鳥,光影效果接近西方傳統寫 實。《圍域之懸》,岩石上的水鳥加上半抽象的背景,突顯出主題水鳥 的角色。《賞鳥手記之貳》,各式鳥類的集錦圖,類似寫生筆記。《夢 土》,綠洲水岸邊的孤鳥,上方懸浮一大塊看似河中的沙丘或台地,下 方單一的鳥被岩石與木樁包圍。《孤雁》,描繪單腳佇立在石頭上的雁 鴨,背景蒼茫似黃昏的天際。《沈鬱之域》,石壁中所見的鵪鶉鳥巢與 蛋,在構圖上主題被上下的昏暗的岩壁所突顯,彷彿是夜間在強光照射 下所看到的野外場景。這是一幅極佳的寫實繪畫,但為了顯示它不是一 般水墨素描,而是中國水墨畫的衍生物,圖中的中軸線上出現三方大小 不等的紅印。《綠盎》,棲息於樹叢中的山鳥,像極賦彩的水彩畫,但 以灰色基調維持它的水墨畫傳統。《紅豔》,棲息於岩石峭壁樹叢中的 山鳥,處理方式與《綠盎》相同,只是整個色調呈現紅色調。《斑 鳩》,主題斑鳩,背景寫意近乎抽象而背離傳統水墨畫的程式。《濱 鷸》,岩縫中整理羽毛的鷸鳥,主題中左右兩旁的岩石峭壁所襯托。《 赤頸鴨》,水邊赤頸鴨,前景為矮棚,主題被交錯的樹幹點出。《小水 鴨》,主題為蹲於石上的水鴨,加上抽象的背景,給人壓迫但震撼感。 李振明的爬蟲類主要描繪題材為甲蟲與蜻蜓,兩者皆屬野外常見昆 蟲。《八星虎甲蟲》,主題是虎甲蟲。《霜白蜻蜓》,描寫水草叢中的 蜻蜓。《仲夏夜之夢》,夜色中的山谷,主題甲蟲周圍有黃色光芒,構 圖因甲蟲不按透視法則描繪,因此並未被淹沒在整個圖像空間中。 魚是李振明繪畫中最長採用的另一個題材。此系列較傑出者有《鮪 魚首祭》,屬於文人畫傳統之一,除了圖像之外,整幅圖的意義-屏東 東港鮪魚紀事乃是由文字所表示;換句話說,若無這一大段「圖說」, 整幅畫的意義則可以是多重的或不確定的。《漬岩遺跡-隘門》,描繪 石壁內的魚貝遺跡,景深極淺,屬於李振明個人特有繪畫風格。同樣的 風格在《漬岩遺跡第壹號》也出現。畫中,水中石壁見佛頭、魚、貝 類,構圖奇特、超現實。《蟹與密隙》,群蟹嵌入石壁,淺景深,光影 效果極佳。《對語》,雙魚對游,中有一鳥立於石頭上端,構圖對稱中 有超現實趣味。《魚夢相隨》,魚、貝、水草、石俱見,但顯然觀看者 是從水中平視這些物像,又刻意缺少一種嚴格的空間邏輯。 風景系列文人畫的趣味十足,但風格上不似晚明而似晚清,筆墨趣 味近似揚州八怪,又無抄襲跡象可循。這是一種廣泛存在於長江以南的 近代風格,尤其是清代末期之後,其中最具代表性者應屬黃賓虹與齊白 石。嚴格說來,它不屬於李振明的個人風格,其中《煙村消夏》,描寫 山城一角,屬寫景佳作。《台灣高密度地帶之一》與《台灣高密度地帶 之三》描繪的是台灣的生活環境,帶有政治批判色彩。《黃昏故鄉》與 《鹽地舊墟》,前者畫山城,後者像是廢棄房舍的寫照,但兩者應屬寫 情甚於寫景,文人畫風的佳構。 人物畫是李振明作品中較難加以分類的部分,他畫花、畫魚、畫 鳥,但經常同一個畫面也出現不算是人物畫題材,如菩薩這樣的圖像。 嚴格說來,這種題材組合通常意義不明,但因視覺突兀而容易抓住觀者 的注意。例如《對觀》、《漬岩遺跡第壹號》、《岩壁記事》、《風吹 不動》、《綠光祭》,以及石壁上有突出的佛頭與石刻之《漬岩遺跡第 參號-觀岩》。人物畫系列較特別的有《菩薩蒙難》和《花花世界之 二》。前者由各式不同造型的佛頭雕像所構成,平面、格子式圖像,構 圖近似宗教繪畫。後者畫岩石上背對觀眾的裸女,正面對一面虛空的背 景,她似在冥想。 李振明的花卉系列極少是傳統無背景的畫法,而通常是作為風景畫 中的前景居多。它們不是以一種個別的題材獨自出現在畫中,如《風吹 不動》,峭壁上有浮雕佛像、藤蔓、野花。其他如出現在《綠盎》、《 紅豔》、《八星虎甲蟲》、《霜白蜻蜓》、《仲夏夜之夢》等畫中的花 卉,也都是與昆蟲或岩壁結合的題材。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